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《成唯识论》云:“此四分中,前二是外,后二是内,初唯所缘,后三通二。谓第二分,但缘第一,或量非量,或现或比。第三能缘第二第四。证自证分,唯缘第三,非第二者,以无用故。第三第四皆现量摄。故心心所四分合成,具所能缘,无无穷故,非即非离,唯识理成。”
我们看最后面那个表就知道了,相分只能够当所缘,它不能够当能缘,但是后三个都能够当能缘跟所缘,见分能够攀缘相分,自证分也能够攀缘见分,证自证分也攀缘自证分,自证分跟证自证分能够互相攀缘,它们互相能够当能缘和所缘。
所以说第二个见分能够缘第一,或者是正确的判断,或者是不正确的判断;或者现量或者比量。第三能缘第二第四。证自证分唯缘第三,非第二者,因为没有这个作用。第三第四都是现量所收摄。所以心心所由心四分所合成,具足能所体用的关系,没有无穷的过失,不必安立第五分,非即非离,唯识理成。合起来就是现前一念心识,但是它生起作用的时候,每一个心识,八识当中每一个心识都有四分的差别,体、用、能、所的关系。我们看第二段的总结:
良由“一心真如”有大智慧光明义故。今迷而为“识”,以湛寂之体,忽生一念,迷本圆明,将本有无相之真如,变起虚空四大之妄相,名为“相分”;将本有之智光,变为能见之妄见,是为“见分”。故知一切众生世界有相之万法,皆依八识见相二分之所建立,故云“万法唯识”。
——《性相通说》——
良由“一心真如”有大智慧光明义故。先到这个地方,这个地方讲到我们八识所依止的体性叫唯识性,就是我们的一心真如,这是一念的清净的本性,那么它是如此的真实不虚,如就是恒常不变;就是我们说的唯识性——二空真如之理。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。但是我们本来面目一念不觉妄动以后就产生了八识,这个八识当然就是有情感了(我执法执),特别是第二能变的恒审思量就产生了我执法执。所以清净光明的寂静的本体产生一念的妄动,就将无相的真如变起虚空四大之妄相叫做相分。山河大地所缘的相分就是这样子出现的;将本有的智光转成能缘的妄见叫见分。故知一切众生世界有相之万法,皆依八识见相二分之所建立,故云“万法唯识”。
所以我们研究《唯识学》,我们这念心要分成两部分:一个是所谓的理具,天台宗说的理具,理具就是本来具足的。我们整个十法界众生的心中的本体,在凡不减在圣不增,有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本性,叫做唯识性。这个唯识性当然是一个平等的法界,没有个体生命,它是一个整体的平等生命,但是我们一念妄动以后就产生一个作用了,就产生个人的八识。你的八识跟我的八识不同,那就有业力的关系了。业力就叫事造法界,因缘所生法,各式各样因缘果报。不管本俱的一心真如也好,或者是它所生起的八识的作用,都不离开心识,所以叫万法唯识。不管有为法,当然一心真如是一个无为法,你造什么业它也不会增加,你起烦恼它也不会减少。一心真如是一个无为法,八识是一个有为法,不管有为无为都不离开一心。我们看最后一段问答释疑,把前面的观点做一个问答,
(四)问答释疑
问:诸大乘经论,皆云“万法唯是一心”,此中云何列八?
我们从《法华经》《涅槃经》的当中都讲到万法是唯是一心,为什么在唯识安立的八个心识好像八个心一样,我们看蕅益大师怎么回答:
答:《相宗八要》云:“心性离过绝非,尚不可名之为一,云何有八?若论相用,浩然无涯,今就有情分中,相用最显着者,略有八种。”是故言八识者,乃约有情众生之相用差别安立,其目的在使令众生,从八识之差别相用中,观其“缘生性空”,悟入“一心实相”之理体,古德云:“唯识之教,即用显体”即此之谓也!
当然我们在探讨心的时候,如果从理具的法界,所谓的本来具足的法界,不要说是八,连一也不可得,觅之了不可得。我空法空的真理是没有少法可得的,那是一个清净明了的心性存在,但是这种清净的本性它会受业力的熏习,你一动就造业了,业力一熏习,就有所谓的事造法界,就有各式各样的心识出现了。唯识学就在有情当中,它的作用最明显的把它安立八种,所以八识是约着有情众生这些心识的差别作用所安立的,它的目的是使令我们众生从八识的作用当中,观察缘起性空而悟入一心实相的理体,所以“唯识之教,即用显体”即此之谓也!
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两个观念:
一、我们研究唯识,有八个识你不要以为我们心有八个识,好像有八个东西存在,不是这个意思。我们心一个东西都不存在,从本性是觅之了不可得,觅之了不可得八识是怎么安立的?是约它的作用安立的,它有这种功能作用才安立八个识,你不要以为说有八个东西存在,不是这个意思,这是第一点。
二、研究唯识它的重点在即用显体,我们从清净本来的本来面目已经变成八识了。当然这个识就是有情执的作用。这样子讲:我们也要利用八识的作用,三能变的心识来修行、来返妄归真,所谓的就路还家。你说我现在八识是杂染的,那么我不要这个八识?不要八识你也没办法修行。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,即用显体套一句古人说的话就是就路还家,从这个地方再回到你的本来面目,是这个意思。
再看第二个问答:
问:一切有情,皆各有八识耶?
答:六道众生,随其业感不同,所禀受之识亦各有不同,如初禅天人,以禅悦为食,故无鼻舌二识;二禅以上,禅定转深,五识皆离;无想天人入无想定,前六不行,惟存七八。
比如说初禅的天人以禅悦为食,所以没有鼻舌二识。初禅天他不要饮食,它有三昧乐,不需要饮食,他的鼻识、舌识就不存在了。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,就是说初禅的天人是童子相,他的眼根,他的鼻子跟嘴巴都存在,他根是存在,他看起来还是有鼻子有舌头,但是他鼻子跟舌头没有了别作用,没有那个识。因为他不需要吃饭,他就不需要鼻识舌识。所以初禅的天人,他的生命只有六个识没有鼻识、舌识。
二禅以上识更少了,禅定转深,五识皆离,他前五识都不需要,他的生命只有三个心识——第八、第七、第六,因为他禅定转深。所以二禅以上他入了禅定你打引馨他没办法出来,你要敲引馨它会出定这个禅定还是初禅。二禅在禅定当中,前五识完全不活动,他跟外界完全不接触了,除非他自己想出来,他要不想出来谁也拿他没办法,他前五识都不活动。
无想天人那更厉害,连第六识也不活动,只有第七、第八,他们那个心识更微细了。所以八识它是属于熏习成,憨山大师把心识分成本来具和熏习成,我们的一心真如叫本来具;这个八识是由业力所熏习,既然业力熏习每一个人造业不同,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无想天造业不同,所以他们的心识就不同。所以不能说每一个人都有八识,不能这样讲。这个地方把八识的本来具跟熏习成的关系做一个总结。
好,我们回到讲义来。这个地方是说,我们前面已经把三能变的自证分,异熟思量了境,已经收尾了。下一科我们……下一次上课的时候,我们就正式广明所辩唯识。前面是讲能变识,能变的心识,下一科就把生死的流转,如何从生死当中趋向于涅槃的这些还灭法,就是所变的万法,用四分的观念把它开展出来。到这个地方三能变相,万法唯识在能变现这一部分都讲完了,大家有没有问题?下一科就是所变,就是异熟、思量、了境三个心识的相互关系,创造了万法,有生死的杂染法,也有清净的涅槃法,都是由三种心识的相互作用所创造的。
《唯识三十颂》我希望大家有空把它背诵一下,为什么要背诵?
佛法当然强调闻慧,但是也强调思慧——如理思惟。你把偈颂背下来,静坐的时候你就能够随文入观,就是能够在寂静的心中慢慢的去品尝这些法语,“初阿赖耶识,异熟一切种,不可知执受,处了常与触,作意受想思,相应唯捨受”。就是说佛法的道理对我们来说是很生疏,五欲的境界对我们是很熟练。我们在生命当中,接触佛法的因缘少,在五欲造作的时间多,我们过去生大部分都没有学佛,有学佛的时间很短,所以五欲是熟境界。那么你接触这种生疏的境界,如果你不是不断的去加强、去串习,到临命终的时候就会有问题——强者先牵,你那个强大的心念就会先带动你的果报。
你说我希望我佛法的善念要强,什么叫强?说你为什么这方面的烦恼会特别强,就是你不断的造作、不断的熏习。那么佛法道理也是这样,这个人为什么善根强?他就是不愿意起烦恼,一次一次的去思惟消化、去熏习佛法的道理,所以他心跟境接触的时候,他那个正念就能够现前,他也是栽培出来的。
所有的善根跟所有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,就是说你要不去创造这个东西就不存在!
道理就是这个意思。我不想思惟佛法,那你就不能生起善根,你了解就很浅。就像牛吃草,牛吃完草它要反刍,把吃过的吐出来,慢慢咀嚼把草的营养转成身体的滋养。佛法的道理也是这样,你只是听过去,知道有,知道有这件事情而已。这个法在你心中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力量,那么你剩下的时间干什么?就打妄想了。为什么生死的力量会那么强?其实是你不断的打妄想,在这个地方不断的活动,就是这个意思。
所以你应该强迫自己都在佛法的所缘境里面不断的去闻思,这个时候你心中的光明就慢慢慢慢的增长广大,临命终的时候你色身有病痛,你的内心是不会病痛的,内心是不会老病死,不老不病不死,它不会辜负你的。这个色身你要养得再好,临终的时候照样死掉,照样坏掉,它会让你失望的。但是你在心里面栽培一种善根光明,一种调伏力、正念力,你做这件事情的功德不会白费,不会白费的,它会引导你趋向于安乐的果报,引导你去趋向净土。
那么你说在身体上招呼啊…干什么的,做人事的安排,做因缘的这些,你临终的时候都用不上。所以我们《唯识三十颂》你要不断的去背,背诵的时候,你就不断的从背诵当中慢慢的一个字一个字去品尝,你就有所心得了。而你心中的这个心得,这个智慧对你的生命就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。你以前觉得这件事情该做的,现在觉得这件事不能做了,你觉得这件事情不能做的,现在觉得这件事应该做了,你的生命就有变化了。
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。
这个时候你的生命就往另外一个方向在活动,脱胎换骨,否则我们一直没办法去解脱我们过去的等流习气,你前生是什么想法,你今生还是这个想法,你来生还是这个想法。就是你的痛苦在你的生命当中不断的出现,历史不断的重演,你也不知道为什么,但是你读过《唯识三十颂》你就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里,当然我们不可能马上改变,但是起码你知道一个方向,你这个人就有希望,你现在不够好,但是你已经往好的地方进步了,这个是非常重要。
最怕就是说你还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,你到现在还不知道你怎么回事?那就没办法,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,谁也救不了你。一个人有一点烦恼,有一点遮障还没关系,一个人最怕你自己糊涂、颠倒那就没办法了,佛陀都没办法。你头脑清楚,你就算有遮障,你肯努力遮障可以跨过去,可以忏悔消灭。但是你这个人如果起颠倒,那就没办法了,谁都没办法。那么当然您为什么能够不颠倒清楚分明呢?就是要不断的去听闻佛法、如理思惟,去加强你心中的光明,只有这一条路没有其他的方法。所以为什么古人讲:
修行只有一句话,善知识莫向外求。
就是这句话。好,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。
向下文长,付再来日,回向。
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
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
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
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
修仙:我有一个情报面板 三清仙途:三清山上的修仙小分队 我在向往的身份被鹦鹉曝光了 西游:从降妖累积功德开始 徒儿,替为师无敌去吧 重生七零:忙里偷闲来吃瓜 修仙:我的修为能上传 我仙帝之子,开局就被退婚? 我有一座超阶武库 星际崽难生?她好孕连连多子多福 缥缈圣域 越狱后,我成了锦衣卫心尖宠 诸天融合:我替蓝星争夺天道 哑女的古代生活日志 七零之放飞自我 乡村三界 我都邪道大成了,你让我改邪归正 嫡女重生,拐个清冷太子去种地 婚心不轨 开局从奶爸文炮灰反派做起
老头如果我告诉你,你所属的宇宙其实是一个陌生人的梦,你会不会觉得惊恐?在别人的睡梦中,你的人生就像是一个循环,不断的重生和毁灭。你自己的梦里也有着一个宇宙,无数的陌生人在你的梦里重生和毁灭…卢小鱼你这糟老头子坏的很,我信你个鬼。老头年轻人啊,浮生一梦啊…说完,老头笑了笑,转身离去。卢小鱼看着老头的背影,口中喃喃自语道。开什么玩笑?如果您喜欢毒舌扎心系统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请问白先生一个问题,当初您为什么要选择公布超越时代性的作战机甲?为了保研!啊,只是为了保研吗?那不然呢,还会有其他理由?这个答案,真是让我没有想到。大学没有好好学习,考研肯定是考不上的,家里面又催着要更好一点的学历,社会这么内卷,就只能保保研这样子啦。在接受某大型电视台采访时,白凡如此朴实无华的说道,他没什么梦想,梦想就是一条咸鱼,一条充满科技的咸鱼。如果您喜欢为了保研开局公布作战机甲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三十三年前,明教教主阳顶天去世,明教就此萎靡。三十年前,波斯圣火教入中原,分裂明教另立日月神教。二十八年前,擂鼓山珍珑棋局始开。二十五年前,华山派剑气之争,气宗穆人清力挫剑宗十余高手后,隐居不出。二十年前,铁胆神侯建立天下第一庄,排定侠义榜。十九年前,五名少壮高手在华山第一次论剑。十五年前,燕南天进恶人谷后了无音信。十二年前,辽国覆灭,满清占据中原,蒙元占据河套关中,宋廷退守两淮荆襄。十年前,日月神教任我行失踪,东方不败掌权日月神教。九年前,天地会立志反清。四年前,乔峰折服北丐帮洪七公,令南北丐帮统一。三年前,左冷禅不甘五岳结盟,谋图五岳剑派合一。今年,这片大江湖中,多了一个纯路人。在下纯路人,不过此事我看不过去!楚鹿人。如果您喜欢大江湖之热点大侠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在娱记行业讨生活的丛欣,因得罪影界大佬失了业。经朋友介绍,给明星当助理,谁知明星却是那位大佬。脾气火爆,报复心强的大佬,变着法折磨她,端茶倒水,洗衣做饭,充当司机不说,还要二十四小时随身伺候。为了钱,丛欣心里扎他小人,面上却谄媚不止。落在大佬眼里,认为她是喜欢他喜欢到不行。某天,看到她为别的男人情伤,大佬怒了,质问,你喜欢的不该是我吗?为何喜欢他?她又不是有病!如果您喜欢不想跟大佬谈恋爱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最强系统,我就是最强!还有谁?叶风看着众多的天骄,脸色淡定无比!获得最强系统,经验可复制对方的功法神通,可升级功法神通品阶无所不能,唯有最强!碾压苍穹,打爆世间一切不服者!...
这里没有刀光剑影,没有血雨腥风,更没有尸山血海。这里有的是温馨日常,是欢语戏骂,父严母慈,兄友弟恭。更多的是访幽探境,悄悄提升修为,扮猪吃虎的有趣日常。以上全是假的!如果您喜欢诛仙日常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